這問題本身原本就是一件很難給標準答案的難題。就像拿「橘子與蘋果」來比,哪一個好吃?是很難分出高下,偏好就在個人的主觀認定中!

客觀地說:「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」,每個人的遭遇都是很不一樣。前些時候跟旅美好友通MSN,她提出一個創新想法,「何不如讓我們這些好友,變成家人」!我的感覺則是:「果真都變成家人後,會不會淪為家人角色的宿命?又變成新家人的負擔?」

天下真的無不是的父母,不是的兄弟姐妹嗎?

good guy
如果父母不幸生意失敗、染上惡習或是奢靡習性,對子女需索無度,讓子女不勝負荷,子女一定要盡這種愚孝嗎?難到不可以有停損點嗎?

若當兄弟姐妹中出現一個好逸惡勞或是好高騖遠的個性,自己揮金如土,甚至染上惡習、嗜賭如命,或是在外面老是捅下財務金錢的糾紛,拖累年邁的父母不說,還得煩勞老父老母出面懇求手足伸出援手,讓親情變成包袱,甚至製造難堪!

舊識們的例子,比比皆是。有時我還很羨慕同事A家有四位好姐妹好姐夫,過去十年,姐妹們每一家都要幫無賴的弟弟們還債,因為不忍討債公司放話要追殺老父。可是弟弟們生意發達時,從沒有金錢援助過老姊們,連弟弟情婦們所開的汽車都比姊夫好,為了老父,姐姐們只好犧牲各自家庭,縮衣節食地金援還債。

友人B家,兄長創業剛起步,老母請求兄長扶持幼弟,沒料到事後幼弟挪用公司週轉金炒股票,持續虧空直到東窗事發,老母只有一把眼淚一把鼻涕要求兄長要「有量」,認賠寬恕幼弟。後果是有陣子他受困於”跑三點半”的煩惱事。

這讓潔身自愛的子女,情何以堪?對父母而言,手心手背都是肉,他們會更同情與一輩子擔心、操心那個無法自立與獨立的小孩,無形中也是另一種變相的溺愛,讓弱者恆弱。

中國人都是家醜不外揚,實在很不願意把那本難唸的經攤在陽光下,偏偏社會大眾都非智者,不了解內情者,卻喜歡以正義自居,數落這些乍看是不肖一方的不是。卻忘了可憐之人,可能也有可惡之處。其實將心比心,異地以處,他們還是這麼地正義稟然?

「朋友」跟「家人」的最大差異是家人受限於血緣,無法選擇,而且會跟著你一輩子,擺脫不了。朋友是可以選擇的,因為志趣相投,互動頻繁,友誼堅固長存。

家人就像五根指頭各有長短,兄弟姐妹們後天的發展不一,有時因為價值觀的差距,連談心都很困難,根本無法冀望到達「談笑有鴻儒,往來無白丁」之水準,或是達到你所希望的關心境界,因為他們根本無法想像你需要的是甚麼?甚至也不很清楚你在做些甚麼? 以求學為例,不是每家的長輩親戚都是高知識份子,清楚明白大學、研究所、博士班的差異,求學上遭遇種種的困難度等,以及將來畢業後還要努力的目標是什麼?即使是平輩的求學過程,隔行如隔山,我就不太懂得學醫的領域。甚至社會變化快速,當我們成了長輩時,還會清楚知道年輕一輩的東西嗎?

只能要求自己永遠被機會所迫而學習且能跟得上時代的進步,私底下我都告訴自己不能要求太多,對於父母手足,只要不會讓我被金錢拖累,則是萬幸。

很長一段期間,我立志要當惡人,因為「惡人傷人一句七月寒」。我有長達數年,旅居外地卻備受家人們話語所傷的經歷,到頭來也是長輩要求我要「有量」。其實長輩也有錯,為甚麼可以坐視情況發展,畢竟多少也有幾分認同吧!

我只能像鴕鳥般地忽略傷疤,不要碰觸到它,向前看!嘴賤、惡語傷人,當惡人多爽快,事後跟人家說聲抱歉,人生海海,要求對方有「大量」。

當惡人如有惡報是自找的,理所當然的!但是重點是惡人不一定有惡報喔!所以我為甚麼要當好人ㄋ?下場都是要經過好長一段時期的療傷期,況且「內傷」不會痊癒的。唉!當然遇上童子軍也算是自找「內傷」,他是那種沒修養、不顧情面地及即時糾正我的任何小惡,可嘆的是「管理幅距」也只能波及至我。

所以我的結論是:跟朋友相處或是跟家人相處,都是「隨緣」!

人生短短數載,吃喝玩樂把握當下,若能得到「友直、有諒、友多聞」的朋友,合得來,水乳交融的情誼自然是很珍惜,即使我們有「時空地域」的差距,他日再相逢,我們還是很親,可以玩在一起。像我們台灣的這群好友跟家人相處,若是能維持君子之交,就算阿彌佗佛了!

唉!人生很多事,強求無用啊!因為家人要求「好」的定義,跟朋友是不一樣的。

受惠於朋友,點滴在心頭,會想不欠人情,有機會趕快還!施惠於家人,是理所當然的,永遠被嫌付出得不夠多,這就是差異所在啦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